99视频久_国产精选一区_在线观看国产h_欧美视频免费在线_亚洲黄色在线免费观看_欧美大片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世界酒店雜志 > 酒店設計 >

酒店設計 五層定位法

時間:2009-05-31來源:網絡 作者:
  

設計酒店如同設計一件非常復雜的生命制品;也像安裝一部機器,一部極其精密的機器。對酒店設計成果而言,最低標準是“能用”,高一層是“好用”和“好看”;再高一層是“耐用”和“耐看”;更高一層的標準是用它能“賺錢”;而最高一層則是不僅好用好看、耐用耐看、賺錢,而且本身還要“值錢”,甚至還能“升值”!

    這“五個層次”就是“酒店設計要為酒店經營服務、要為酒店資產利益服務”的基本道理,可以稱為“五層定位法”。

    半個世紀以來,在全世界,幾乎每個發達國家和由發達國家投資經營的酒店業都在遵循著這一投資原則和設計原則。在幾十年來的進程中,特別是在近三十年來的成熟發展中,人們對這一原則的理解和運用越來越精熟準確了。建酒店也好,改酒店也好;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不管是豪華的,還是簡樸的,都能在這“五層定位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而一旦鎖定,所有設計工作就會立即納入理性的軌道,目標性極強,效率也會很高,材料也好選擇了,成本也容易控制了,所有工作環節都更容易貫通了。

    但是,了解這“五個層次”并不意味著就會科學地掌握和應用。在中國的傳統思維習慣中,一些重面子、講排場、求氣派的觀念在酒店設計中被放大成一種高于一切的心理原則。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五層定位法”的內容被拆分了,順序也被顛倒了,有的重要指標如“好用”、“耐用”、“耐看”都被淡化或拋開了,有時甚至連“賺錢”都要服從“好看”,而“好看”是以犧牲“好用、耐用”為代價的。至于酒店自身資產的價值如何,生命力能否長久,是否“值錢”,能否“升值”就更談不上了。

    這種情況,使我們的國產酒店比國際優秀酒店至少落后了三十年!可惜的是,直到今天,這種落后的“執著”并沒有多大范圍的改觀。一種“第一好看、第二能用、第三保本”(注意:不是賺錢,而是保本)的奇怪而頑固的潛現象正在時下大量國產的酒店中廣泛而無奈地流行著。

    為什么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酒店業投資回報周期平均為5-8年,而我國為15-25年?為什么國際品牌的4、5星級盈利酒店數量占了全國盈利酒店數量的80%以上?很多人從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營銷實力上找差距,這是對的,但不是絕對的。原始的錯誤往往被人原始地忘卻:沒有對投資概念的深思熟慮、沒有對設計原則的認真思考、依著個人“住過很多酒店”的感性經驗去誤導自己的投資行為,這樣建起來或改造出來的酒店怎么可能快速回報呢?這些年已經有不少朋友在酒店投資上走上了一條無終點之路。他們投入自己的錢和從銀行貸來的錢,一個又一個地投資酒店,上演“豪華酒店秀”,有的一直在虧損,有的則在自欺欺人的“盈利”,因為這種“利”中不包括折舊,也不包括因為設計落后、耐久性差而導致的資產貶值。最后會怎樣呢?隨著使用和損耗、維修改造成本越疊越高;不斷的裝修改造也使折舊包袱越背越大,而來自銀行的資金成本也會越滾越重(很多貸款酒店只能付息,無力償還本金)……也許可以出售,也許可以折成股份給銀行,但這都是“也許”。因為大多數國產酒店并沒有政府支持的或歷史遺贈下來的龐大資產規模,也沒有可以整合上市的優質合資酒店板塊和社會、行政資源。遇到這種境地,是國有資產國家受損失;是民營資產投資人自己受損失,有時候這種損失是根本無法挽回的,甚至是致命的。

    當然,不少國有酒店的經營者是不用背上替國企還債的個人責任的,經營報告中的GOP已經說明了他們的努力和成績。

有很多總經理把折舊、付息(借貸的利息)、員工福利等不少重擔挑在自己身上,天天以店為家,幾乎完全沒有休息日地“連軸”干,而且酒店里的所有中層干部也都會緊隨其后,十分辛勞;員工們更是兢兢業業,誰也不愿意離開一間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大酒店。酒店,特別是一個規模較大的酒店,常常就是幾百名中國酒店員工的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但是有誰想到,他們這樣努力地干,充其量只是在養活著自己,養活著這座天天需要供水用電,“人吃馬喂”的建筑物,使它保證正常地運行、保持盡可能姣好的容貌以便取悅越來越挑剔的市場。這種生存的方式是艱辛和令人悲哀的,因為一個從原始設計時就不專業的酒店真的就像一個畸形兒,雖然可以打扮得漂亮、雖然可以靠醫生的藥(培訓和高人指點)和親人的愛心呵護(酒店全體員工的努力)來維持他的生命,但是他原始的病體卻是永遠也無法康復的。有人稱這樣的酒店為“硬傷酒店”,我則認為這是“殘疾酒店”。這些“好看+能用+保本”,但不能獲得投資回報、不能擁有健康肌體的酒店們確實存在與生俱來的隱患和殘疾,它們有的不好用,有點也不好看,更多的是不耐用和不耐看,因為不少業主總習慣在追求眼前效益時忽視長遠效益。這些問題可能出在選址上、位置規劃上、可能出在功能布局上、流程設計上;可能出在建筑形象上和室內設計上;可能出在設備設施的選用和設計上;可能出在環境問題上;可能出在最初的市場定位和營銷戰略上;也可能出在項目運作的不規范不專業中……。無論是哪方面的問題,只要是“原始的殘疾”,就都非常糟糕!對酒店來說,原疾就是原罪。

 

    今天,我們建設或改造任何一家酒店或一個酒店里的局部,都應該盡可能早地進行“五層定位法”的認真排序、思考和論證,克服舊思想障礙,堅決剔除每一個不利因素。在這個基本原則下,再詳細展開風格、式樣、財務、成本、工作量、工期、組織、計劃的各項分析和決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基本理念上趕上世界酒店業發展的步伐,我們的投資才能變得理性和智慧起來,我們所擁有的酒店才能像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酒店那樣,不僅好用、好看、耐用、耐看,能賺大錢,而且有名、值錢、身家攀升。只要世界有和平,只要我們夠聰明,酒店業就永遠是全球旅游經濟的“驕點”,也是所有酒店業投資者盈利賺錢的好機器。說實話,國產酒店目前落后國際酒店業的三十年,聽來遙遠,實際上只是一層窗戶紙,一旦概念通了,一旦排除了“自我障礙”,決心有了,策略有了,窗戶紙就一捅而破了!又不是我們缺少市場,又不是我們沒錢沒人,又不是我們缺乏信息見得少,只是一個思想觀念滯后就害得全國這么多酒店實質性虧損,真是太不值得了!!我期望捅破窗戶紙的這一天快快地在中國酒店業中到來,期望中國酒店建設思想和建設改造體制快快擺脫陳習、舊規,走上科學的軌道,徹底告別“原始殘疾”,讓中國酒店建一個,成功一個,個個精明定位,個個專業運行,個個快速回報!

    在中國,迄今還沒有專業化酒店類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的高等教育專業,建筑設計院和裝修公司也沒有導入專業化酒店設計的理念和體制,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才和學者。在國外,酒店項目的啟動和運作卻已經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章法和規則。在基本理念上,“五層定位法”的思考早已在泛酒店業(Hospitality)的所有領域里深入人心,人人信奉并且遵循著它。不是說外國人不講面子,而是說他們會把講面子的事放在謀取商業利益的通盤策劃中作為一個手段、一個環節,卻不會擺在萬事之首。在啟動程序上,他們會把酒店營銷的專家、投資專家、財務專家、具有豐富酒店設計經驗的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還有工程設備專家統統找在一起,有時也會找來當地的民俗專家、藝術家共同討論這一酒店的經營、規模、投資、風格等一系列問題,以求尋找出準確的定位來。

通常這些專家有的來自酒店管理公司,有的是在行業內資深的個體戶,也有的是來自大學研究機構的學者,他們也許未必有多大的名聲,而且各有專長,不一定是“通才”,但他們卻有兩個重要的共性:1.對酒店投資回報法則的絕對信仰;2.都具有在這種信仰下成功實踐的豐富經驗。有了這些人的咨詢和論證,特別是有了投資人對他們的全心信賴,何愁酒店會不成功呢?在項目管理上,發達國家的酒店建設和改造項目通常更注重設計工作,他們在設計時間和費用上寧可做比中國同行多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投入,他們對設計的要求是嚴謹和苛刻的,他們對設計是否能給酒店經營和回報提供最佳的條件是極其在意的,“沒有好設計就沒有好酒店”是他們用來管理設計工作、監督設計質量的一個基本信條。而當設計付諸實現,進入施工、加工、采購和布置階段時,他們會制訂出嚴格、合理、可行的“交叉同步推進計劃”,由一個分工明細、組織嚴謹、計劃制度周密的管理班子負責實施,把整個工程周期控制在一個盡可能足而短的范圍內。那種身兼數職的基建管理者,想完一件事再想下一件事的“排隊式思維”方法,以及由“外行”或“假內行”來指導“內行”的現象是不可想象的。在這里,沒有“必須”如何的行政命令和老板發火,只有充分準備和科學運行后的“必然”;也沒有國內常見的“前松后緊,一緊就急,一急就快,一快就糙”的倒霉事,只有周到的計劃,嚴格的執行,不忙不亂的節奏和順理成章的推進。可即使是外國設計師,一到中國來有時也會“入鄉隨俗”。

    我接觸過的老外建筑師,室內設計師不少,他們最喜歡了解的就是在設計中如何滿足中國業主的“面子”。為此他們會在建筑空間里、材料使用上、裝飾的復雜性上下很多功夫,為業主把“面子活兒”做足。這也是為什么國外設計師通常只為高檔豪華酒店設計的原因,因為只有這樣的酒店才便于設計者發揮。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中國內地大城市,也同樣發生在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只是以我國酒店業為甚。外國設計師,尤其是室內設計師為我國的豪華高星級酒店群體提供了國際酒店的設計潮流和時尚的樣板,這是非常值得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在國內傳達了某種印象,似乎凡是酒店就應該豪華,不豪華就不象酒店,使得很多三星級酒店的選材檔次和四星級酒店并無二致,造成浪費。

    談到這些,心里并不好受。作為一個為中國酒店業服務的職業策劃設計人,面對這些先進與落后的比較,這些成功與失誤的對證,而且很多就發生在我的身邊,就發生在我的客戶朋友們的身上,我卻經常徒有呼吁、無可作為。在一個已經土建封頂的“殘疾”酒店建筑的圖紙上提筆時,眼看見如此多的重病卻已無法“動手術”,卻還要迎合業主的心理,盡量說些寬慰他的話,有時還要違心地說些贊許原設計的話,否則,業主會因為買錯了一個樓,建錯了一個樓而自責,影響情緒。還有時,我的客戶是在找了設計單位已經開始設計后不滿意才找到“345”的。前面的設計已經“先入為主”,甚至建筑設計已到了施工圖階段,這時候發現的設計硬傷還沒有變為現實,按說來得及改,但業主已經花了那么多時間和錢,在前面的非專業酒店設計者身上耗用了那么多的精力,要對這個設計做本質上的修改,業主從心理上是很難承受的,不僅要面對時間和金錢浪費的現實,還要面對自責的折磨。這時候,業主希望“盡量保留原設計中可取的部分”,我一般就說“好吧,應該可以”。可實際上我只是在想辦法減少或者掩蓋“原始殘疾”的成份,也許并沒有真正為人家解除“隱患”。從尊重客戶心情的角度來說可能無可厚非,但是從我的職業道德良心來說,實在是非常愧疚。

    現在,我開始鼓勵自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半年多來,我已經和好幾位客戶為了“治病”或者為了創新而發生了據理力爭甚至爭辯的情況。

有時候,這種“爭辯”很艱難,很疲憊,甚至有些討人嫌了。有朋友說,你這是何必呢?酒店又不是你自己的,是虧是損與你無關啊;有親人說,這么一趟趟地跑,一遍遍磨破了嘴皮子去勸說,人家不領情怎么辦,還顯得你太自以為是了,實在費力不討好……。可是好在至今還沒有一位和我爭辯過的酒店老總真的和我生氣,相反有人說出“感謝您的坦誠”這樣的話,這使我很感動,也堅定了我要講真話的決心和信念。中國之大,中國酒店建設和改造項目之多,中國酒店業發展之快,作為一個職業策劃設計者,理應付出努力,為這個陽光產業做更多真誠而實際的工作,為每一家由我咨詢、策劃和設計的酒店承擔起真正的職業責任來,做到無愧于人,無愧于社會。

 

    當然,我的團隊也還存在成長中的問題,各個工作室的專長和水平也不很平衡。但是好在我們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已經找到一種既專業化又國際化的定位,我們也積累了近百家大小不同的中國酒店的設計經驗。而最主要的,是我們已經認定了“酒店設計必須為酒店經營和酒店資產服務”的職業原則,也理解了“五層定位法”的重要意義和應用方法,這是引領我們面對不同規模、不同收費的酒店設計項目一律盡職盡責、做深做細做精的思想動力。我們要緊緊跟上國際酒店業規劃設計發展的步伐,緊緊跟蹤世界潮流和市場發展的信息,隨時把握國內外酒店業發展的動態和“個性”,堅持開展酒店和度假村的綜合研究工作,并盡快地將研究成果“社會化”到每一個具體的策劃和設計項目之中,把“專業化酒店策劃設計”工作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一個更科學、更成熟、更富有實效的階段。

------分隔線----------------------------